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介绍
学科建设

学科介绍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学院拥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

历史沿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起源于中南林学院林学森林培育学科。1958年起开设水土保持学课程,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依托林学一级学科招收与水土保持研究相关的博士后人员;2014年,获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并于2015年开始招生。2022年9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成为农学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2024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设置了水土保持学、荒(石)漠化防治学、生态修复工程学、流域治理学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学5个二级学科。

支撑学科的研究平台有拥有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新田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湖南芦头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湖南南山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

师资队伍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的教学及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96%以上。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林草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1人,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获得者1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获得者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人才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

科研情况 近5年,学科新增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新增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等奖励或专利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多本(部)。学科在南方石漠化修复与经营方向国内领先,水土保持监测与生态修复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事业,富有水保情怀,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具有强烈的科学兴趣和良好的科学精神,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要求深入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系统掌握水土保持、荒(石)漠化防治、生态修复、流域治理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满足林业、农业、水利、国土、生态环境等行业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